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艺术设计(校企合作与北京新迈尔科技公司合作)专业,是山东省内具有示范性的产教融合项目。该专业自2011年招生以来,通过引入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源,构建了以“工作室+项目化”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2023年山东省专业发展水平考核中位列第五。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培养定位与目标
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聚焦广告设计与媒体行业需求,强调“双师型”师资团队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结合。培养方向涵盖广告设计、品牌管理、网络媒体广告三大领域,要求学生掌握Adobe系列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等)和数字视觉创意技能。通过“1+X”证书制度(如产品创意设计、界面设计等),学生可在毕业时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 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
2018年与新迈尔共建中关村(济宁)新迈尔数字媒体学院,通过“引产入校-产教融合-实岗实训”模式,将企业技术体系、商业案例融入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创意广告设计工作室、苹果设计工作室等校内实践平台,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动态对接。 - 分层递进式教学体系
- 基础阶段:强化设计软件操作与视觉传达基础;
- 进阶阶段:开展文旅创意招贴设计、非遗文创包装设计等实战项目;
- 综合阶段: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如公益广告大赛、乡村振兴交流会),完成商业广告全流程设计,近三年累计开展社会服务800余人次。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数字技术+文化创意”双主线,核心课程包括:
- 数字媒体技术类:商用移动UE项目实战、交互设计;
- 文化传承类:中国传统图案视觉再设计、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创新;
- 行业实践类:CIS设计与视觉推广、书籍装帧与画册设计。
此外,专业拥有22人教学团队,其中企业导师占比31.8%,并主持国家资源库课程《中国传统乐器》,获评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四、成果与社会影响
近年来,该专业师生在国家级设计赛事中表现突出,例如2024年山东省公益广告大赛斩获一金一银两铜,并获“学院创意杯”优秀组织奖。通过“公益广告创作工作室”机制,学生作品直接服务于地方文化宣传,如参与济宁市公益广告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就业方面,毕业生可胜任UE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品牌经理助理等岗位,合作企业包括山东省广告协会、济宁市广告传媒产业协会等,形成“院校-企业集群”联动的就业生态。
五、未来发展方向
专业计划深化“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创意”的融合,例如探索虚拟现实广告和互动式传播等前沿领域。同时,依托山东省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推动“实习-就业-创业”一体化链条,为区域文化产业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