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托1985年建立的对外汉语教学传统,形成了以语言教学为基础、以中外联合办学为背景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于2021年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内+海外"双平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拥有38名教职工,其中博士占比超过55%,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教学经历,为专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体现了"语言+文化+技能"的深度融合。核心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跨文化交际等语言基础课程,同时设置对外汉语教学法、微格教学等实践类课程,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链。特别注重东南亚语言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英语之外必须选修泰语或越南语,形成"汉语+英语+东南亚语"的三语能力结构。这种课程设计呼应了"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近三年学生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率达82%。
培养模式创新通过三个维度展开:
- 双平台教育:国内课程学习与海外实习相结合,越南语专业设置6个月赴越实习,泰语专业实施"3+1"模式(3年国内+1年泰国)
- 全程实践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广西华侨学校见习、海外教学实习三阶段
- 产教融合:与广西南博国际信息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实战训练
师资团队建设采取"专兼结合"策略,专职教师中包括张寒冰博士(现代汉语语法专家)等学科带头人,同时长期聘请30余名国内外兼职教师。教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自治区教改项目4项,开发《跨文化交际》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这种"学术研究反哺教学"的模式,使专业课程更新周期缩短至2年。
学生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2025届毕业生中:
- 35%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赴东盟国家任教
- 28%进入跨境电商、国际旅游等新兴领域
- 22%攻读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硕士
- 15%在中小学从事语文双语教学毕业生平均起薪达6200元,显著高于广西文科类专业平均水平,体现了"语言服务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