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学院自2023年设立艺术与科技专业以来,依托浙江省“艺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影视与动画、虚拟与交互设计两大方向,通过整合艺术学、工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资源,致力于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数字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学院以浙江省高校艺术与科技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为平台,联合中国美术学院等权威机构,持续探索学科交叉的路径与边界。
一、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聚焦数字人文可视化与智能交互设计两大领域,形成“艺术+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架构。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同时培育学生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中的应用能力。例如,专业课程中融入AIGC技术,使学生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影视创作、三维建模等场景中的实践方法。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 跨学科课程群:主干课程涵盖艺术学、工学、文学三大领域,具体包括:
- 基础模块: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工程制图
- 技术模块:电脑设计软件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开发
- 实践模块:展示空间设计、交互装置创作、影视动画项目实训
- “四课堂融通”培养模式: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室研究、校企联合项目、国际工作坊等多元场景,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例如,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共建图像数据实验室,开展古画修复、文化遗产数字化等课题。
三、产学研协同与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构建校地合作网络,形成“高校+政府+企业”协同机制:
- 科研平台:依托柯桥科创中心的数字经济研究所,联合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数字营销、供应链优化等产业研究
- 实习基地:与景德镇唐英学社合作建立工艺美术教学基地,将陶瓷艺术与3D打印、智能设计技术结合,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高端论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专家分享人机协同设计、智能材料应用等前沿成果
四、师资力量与创新成果
专业师资团队由跨学科教授、行业专家、技术研发人员组成,其中多人参与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项目。近两年取得显著成果:
- 在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建设中,开发虚拟数字人定制系统,应用于杭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
- 学生团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作品涉及元宇宙空间设计、非遗文化智能传播等领域
- 与绍兴柯桥区政府合作推进未来乡村研究所项目,运用VR技术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模型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探索,浙江树人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正逐步成为浙江省艺科交叉创新的重要枢纽,其“以技术赋能艺术,以艺术引领技术”的理念,为区域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