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开设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10所院校之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依托东软集团产业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艺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以TOPCARES教育方法学为核心,构建了五级递进式项目实践体系,通过产学合作和国际交流双轮驱动,着力培养掌握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和三维建模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工程师,毕业生在游戏开发、数字内容制作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 培养体系设计该专业构建了覆盖程序设计基础到增强现实技术的完整课程体系,特别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三个维度:
- 技术基础:包含数据结构与算法、WebGL程序设计等计算机核心课程
- 艺术设计:设置三维美术设计、虚拟现实场景设计等创意类课程
- 工程实践:通过引擎技术基础、软硬件系统搭建实现技术落地这种"工科思维+艺术表达"的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掌握Unity3D、Unreal Engine等开发工具时,能同步提升空间设计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专业采用"五级项目实践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贯穿教学全过程:
课程级项目:如《虚拟现实应用》课程中的密室逃脱游戏开发,训练基础建模与交互设计
学期级项目:每学年设置1个月集中实践,在虚拟现实创客实验室完成完整作品
企业级实训:与东软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参与商业项目开发
创新创业实践:通过SOVO虚拟公司孵化学生创业团队
国际项目合作:对接日本大阪综合设计专门学校的联合开发课题这种递进式实践体系使学生在毕业前平均参与6-8个完整项目,近年获挑战杯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
师资与产业资源专业组建了计算机与设计双背景的教师团队,12名专任教师中50%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占比66.7%。带头人刚家林教授主持过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团队年均发表SCI/EI论文6篇。产业资源方面:
- 与Autodesk、Unity等企业建立技术认证体系
- 引入日本物理计算、VR/AR影像制作等前沿课程
- 建设数字媒体创意学院产业基地,实现教学内容与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同步更新这种"教授+工程师"的师资配置,保障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 国际化培养路径通过3+0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可获取中日双证书,并享有特色培养通道:
- 语言能力:开设技术日语课程,日方教师授课占比80%
- 学术交流:定期赴日参加游戏设计工作坊,对接Unity全球教育联盟资源
- 升学通道:通过"半年预科+两年本科"模式直升日本合作院校2023级学生已开始学习由日方教师主导的信息素养、C#编程等课程,实践环节引入镜像场景设计等创新方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