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以培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生产制造与试验测试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比亚迪产业学院和宇通、吉利等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涵盖“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体系,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以下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实践资源、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导向,注重学生愚公移山精神与精技艺、会创新的职业素养塑造。课程设置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能力展开,核心课程包括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座舱系统调试与测试和新能源整车测试技术,并融入C语言程序设计与Python编程等数字化技能模块。这种“理论+技能+创新”的复合型课程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线控底盘装调等实操能力,又能适应车路协同系统等前沿技术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道路应用实训室、环境感知综合实训室等高水平平台,形成“认知—操作—综合”三阶段培养路径:
- 基础实训:通过智能传感器认知测试、车载网络模拟等模块掌握基础操作规范;
- 专项训练:在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装调、高精度地图定位等场景中强化技术应用;
- 综合实践:参与整车故障诊断、车联网系统研发助理等企业真实项目,提升岗位适应性。实训设备覆盖惯性导航系统、智能驾驶仿真软件等先进工具,确保技术能力与行业标准接轨。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覆盖与阶梯式发展特征。毕业生首岗可从事装配制造、标定调试等基础工作,发展岗则向汽车智能产品测试工程师、无人驾驶测试工程师等高端岗位延伸。专业与比亚迪、宇通客车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打通“教学—实习—就业”链条。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50%,而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同步提升,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扩大,为毕业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专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双师型师资团队与产教融合生态。教学团队包含5名省级“双师型”教师,涵盖计算机算法、车辆工程等多学科背景,保障跨领域知识传授。同时,学院作为全国智能网联客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整合企业资源开发1+X证书试点项目,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认证融入课程考核体系,强化学生职业竞争力。这种“证书+技能+岗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使专业成为区域智能交通技术人才输出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