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工科专业,2020年获批建设并于2023年启动本科招生。该专业依托机械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聚焦智能加工、装配、检测等核心环节,着力培养能完成传统机械制造智能化升级的创新实践型工程应用人才。随着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该专业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能力框架。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方案突出三个维度:一是掌握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是具备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形成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适应智能制造产线运维,又能参与智能工厂系统集成等高端技术领域。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多领域交叉融合特征: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理基础课程
- 工程核心模块:涵盖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机械工程主干课程
- 智能技术模块:设置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新兴课程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PLC原理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课程强化实操能力
实践培养环节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建有智能制造技术实验室和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与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发虚实结合的实验平台。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智能产线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智能检测系统开发等综合性实践项目,部分优秀作品可直接应用于合作企业的技术改造。近三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达年均1000人次,形成了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
就业前景呈现领域广、层次高的特点。毕业生可在三类场景发展:
- 智能装备研发: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 智能制造运维:在自动化产线担任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工程师
- 智能工厂管理:参与MES系统实施、生产流程优化等管理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8%,就业区域集中在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典型用人单位包括南京健友生化、苏州玛思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企业。约20%毕业生选择赴韩国韩南大学等海外高校深造,凸显其国际化培养特色。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