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的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作为该校教师教育学院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以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数学学科素养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小学教师。该专业依托学校70余年师范教育传统,聚焦地方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为广西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优质师资。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扎根河池、服务地方”为导向,强调师德修养与学科素养的双重提升。课程设置围绕数学学科基础和教育实践能力两大核心,包含以下模块:
- 数学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基础,夯实学生的数学理论功底;
- 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包括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系统掌握教育规律与教学方法;
- 师范技能训练:通过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方法论等课程,强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程设计中特别注重实践取向,将技能训练贯穿四年学程,形成“基础理论—教学法—实训”的递进链条。
实践教学与协同育人
专业构建了“教学做合一”的实践体系,通过五个层次的实践课程群实现能力进阶:
- 教育见习:在宜州区、金城江区等地的优质实践基地观察课堂教学;
- 跟师实践:依托“卓越教师工作坊”,由一线名师指导教学技能;
- 教育研习: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育需求开展课题研究;
- 教育实习:承担完整教学周期任务,包括课程设计与班级管理;
- 以赛促学:参与“未来教师杯”等竞赛,近五年学生获区级教学技能大赛奖项超20项。此外,学院与地方教育局、小学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参与课程开发,确保教学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比36%,博士、硕士占比达78%。教师团队聚焦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研究,近五年承担自治区级教改课题11项,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例如,樊仲光副教授主持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莫燚老师指导学生连续斩获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科研反哺教学的特点显著,研究成果直接融入教材编写与课堂案例设计。
就业前景与社会贡献
该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85%以上服务于广西基础教育一线。数据显示,近五年累计培养约500名数学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等培训项目超1万人次,显著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人才培养成效得益于“传统+创新”模式,如将铜鼓文化等民族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形成独特的地方适应性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