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属于理学门类下的地理科学类,学制四年,课程体系涵盖地理学、城市规划、管理科学等交叉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其培养方案突出中小城镇规划、城乡资源管理等领域的能力塑造,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课程设置以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技术为主线,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科框架。核心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学等理论课程,同时强化计算机制图学、测量学等技术类课程的应用性。例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课程,将政策法规与实操技能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掌握从规划编制到管理实施的全流程能力。此外,课程还融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工具,提升学生空间分析与智能规划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通过“课程野外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学科综合实习”三级递进模式强化应用能力。例如:
- 基础实习:包括地质地貌、自然地理等认知实践;
- 综合实习:如城市地理调查、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 高阶实践:参与城乡规划设计竞赛或真实项目,如全国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和国土空间规划大赛,近年学生团队屡获佳绩。这种“学赛结合”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就业方向覆盖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毕业生可进入政府部门从事国土空间规划,或在房地产企业参与项目开发与策划,亦可在旅游开发、环境评估等机构担任技术管理岗位。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江苏省内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九,虽与头部院校存在差距,但其定位清晰,聚焦基层规划需求,就业市场针对性较强。不过,学生反馈显示,就业满意度(2.6分)和教学质量满意度(2.7分)仍有提升空间,提示需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与职业指导。
学校资源支持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科文学院拥有潘安湖与泉山双校区,配备地理信息实验室、虚拟现实与数字城市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并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30余个实习基地。师资队伍中,近半数教师具有注册规划师、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强化了教学与行业实践的衔接。此外,学院通过“相文杯”学科竞赛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持续推动教学创新。
未来,该专业可进一步强化智慧城市、生态规划等前沿方向,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升级课程内容,以应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新要求。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与行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