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响应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建设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下,重点打造了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该专业通过融合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构建起适应智能制造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教学体系,并与3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专业建设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国家级实训基地,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掌握智能装备操作、系统集成与运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专业定位与产业对接方面,该专业紧密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聚焦设备优化升级与标准实施两大核心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充分考虑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例如将智能生产管控系统(MES)、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等纳入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智能装备从安装调试到数字化车间管理的全流程能力。这种设计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激光加工、3D打印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与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凸显实践导向:
- 数字化设计能力:通过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SolidWorks三维建模等课程,强化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 智能控制技术: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等课程培养设备自动化改造与系统调试技能。
- 跨学科融合:结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形成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能力。专业还通过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公共实训中心,提供真实生产场景的实训平台。
在校企合作与实训平台建设上,学院与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等30余家企业共建高端装备产业学院,并成功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模式包括:
- 订单式培养: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共同开发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项目。
- 资源共享:利用企业提供的激光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等先进设备,开展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等实践教学。
- 技术协同创新:教师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精密加工、智能产线运维等技术难题,推动教学与产业技术同步升级。
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方面,专业拥有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8.4%,其中包含省级教学名师、企业技术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教学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并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斩获CAD机械设计赛项一等奖。此外,专业依托博士工作站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智能装备故障诊断、数字化车间优化等课题研究,形成“以赛促学、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
从就业前景看,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机械工程技术、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100%,平均薪酬达4707元(2023届数据)。合作企业包括中创新航科技、广东美的厨房电器等知名厂商,岗位涵盖智能产线运维工程师、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员及智能化改造项目经理。专业还通过专本衔接项目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合作,为学生提供学历提升通道,进一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