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作为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的示范专业,始终紧跟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形成了"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特色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本钢集团产业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起覆盖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智能装备操作、多轴编程等核心能力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中高级数控职业资格认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课程设置将传统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成长路径。
专业特色与培养模式
该专业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为核心,与北京精雕科技、大连华锐重工等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重点突出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例如通过NX三维建模、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等课程,使学生掌握CAD/CAM软件编程与五轴机床操作能力。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双证融合",学生可考取数控车铣加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核心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构建
通过《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课程建立工程基础,配合钳工车间、普车车间等实训场所的实操训练,形成对机械制造的立体认知。 - 核心技术突破
在加工中心车间、数控车车间等现代化实训基地中,重点培养三大核心能力:- 数控编程能力:涉及NX软件编程、后处理技术及虚拟仿真验证
- 智能装备操作能力:覆盖数控车床、五轴机床及工业机器人系统
- 工艺优化能力:包括切削参数优化、夹具设计及生产流程管理
- 综合实践提升
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学生在格劳博机床、山崎马扎克等合作企业完成6-8个月岗位实习,参与真实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的全流程。
教学资源配置
专业建有包含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先进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将典型零件加工任务分解为教学模块,例如在《数控车铣加工》课程中,学生需完成传动轴车削、法兰盘铣削等12个真实生产案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工程师实施"双导师制",在《数控设备维护与装调》等课程中直接传授设备故障诊断经验。
职业发展通道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装备制造、汽车及电子行业,典型岗位包括:
- 工艺技术岗:月薪5000-8000元,负责编制加工工艺文件
- 智能装备操作岗:月薪6000-10000元,操作五轴机床或机器人工作站
- 技术管理岗:3-5年晋升为班组长或车间主任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可通过"3+2"专本衔接升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本科专业,近年升本率达25%以上。随着辽宁省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掌握多轴加工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较省内同类院校高出15%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