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本科师范教育的重点院校,其心理学(师范类)专业依托教育学院优质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京津冀基础教育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和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校级一流建设专业,其办学成效与特色值得深入探讨。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以"胜任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服务"为职业导向,强调师德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塑造。培养方案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核心技能,同时注重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与网页中提到的"骨干教师"定位一致,体现了师范类专业服务地方教育需求的特色。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采用"基础+应用"的双模块结构:
- 基础理论课程:包含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主干学科,夯实学科基础;
-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实践性课程,强化干预能力;
- 交叉拓展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拓宽职业发展路径。网页特别提到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实验室教学,表明重视量化研究能力培养。课程设计中还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训练,呼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需求。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专业建设依托省级教学团队和校级科研平台,形成以下优势:
- 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50%,硕博士比例达95%(含5名博士),学科背景涵盖教育学、临床心理学等多领域;
- 建有6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包括心理咨询模拟室、心理测评实验室等,支撑案例教学与技能实操;
- 与84所中小学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与一线心理健康教师联合指导。网页显示,该专业近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10余项省级奖励,教改成果显著。
实践培养与就业方向
实践教学采用"阶梯式"培养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小学期集中开展心理咨询情景模拟、心理剧编排等;
- 综合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 职业能力强化:在实习基地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承担心理课教学与个案干预。网页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2.54%,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75%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北师大等高校深造,印证培养质量。
学科特色与发展优势
该专业在师范认证与社会服务方面形成双重特色:
- 作为河北省首批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的心理学科,其培养方案严格对标《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课程设置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占比达23%;
- 开展"小橘灯志愿服务"等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社区心理科普,将应用心理学与特殊教育结合。网页提及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品牌活动,凸显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导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