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作为首都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围绕政务服务与基层治理领域展开深度探索。依托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专业的设立,学院通过政校合作模式与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共建"政务服务与基层治理学院",开创了人才培养的"北京模式"。2023年开设的政务服务订单班定向为市民热线输送人才,实现学习实习零距离对接,这种将课堂延伸至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的实践,让学生提前感知基层治理的脉搏。
在专业建设层面,学院构建了"双师制"培养体系,行业导师与院校教师协同育人。课程设置聚焦接诉即办改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核心模块,将《您的声音》等影视作品转化为思政教学素材,通过沉浸式教学让学生理解"枫桥经验"在城市治理中的转化应用。实训环节覆盖大数据分析平台操作、热线电话接听模拟等真实场景,2025年建立的综合受理调度平台实训基地使学生能直接参与市民诉求的数字化处理流程。
人才培养机制突出三个创新维度:
- 产教融合生态圈:与北京联通、市民热线形成三方联动,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
- 能力进阶通道:通过继续教育、资格认证、技术培训构建职业发展立交桥
- 数字化赋能:开发基层治理大数据案例库,培养具备智能工单分类、舆情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深度参与首都治理现代化进程。2024年开展的朝阳区社工培训项目覆盖2800人,京津冀接诉即办高级研修班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智库支持。学生通过选民接待旁听、社区彩绘墙改造等实践项目,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停车难、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的具体方案。这种"问题驱动式"教学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23届毕业生李华晨已成为热线班长,生动诠释了"技能过硬、善于合作"的北青学子特质。
面对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挑战,学院正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人才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政务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层治理案例研究中心成立等举措,推动人才培养从单一技能训练向政策研究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等维度拓展。这种将高校智力资源深度嵌入城市治理毛细血管的创新实践,为破解基层人才断层、服务效能提升等难题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