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立足边疆民族地区,以培养兼具思想政治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红色思政”与“法治教育”双核驱动的育人模式,近年来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和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位居全校前列。其专业特色不仅体现在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上,更通过校地合作、实践平台搭建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思政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面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岗位,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法治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能力包括课程设计、班级管理、数字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同时注重工匠精神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培养方向涵盖三个维度:一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思政课教师,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三是向本科院校输送优质生源。这种多元化的定位使毕业生既能适应小学教学需求,又具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以模块化和实践导向为特征:
- 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伦理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核心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 教育技能课程: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师口语》《书写技能》等课程,强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 实践环节:通过“1+6”育人模式,组织红色话剧比赛、经典诵读、志愿宣讲等活动,并依托德宏州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中推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教师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指导,确保理论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30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硕博占比超70%,形成了一支“年龄梯度合理、学科背景多元”的教学团队。学院获评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入选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示范点,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数字化教育技术实验室、思政课虚拟仿真中心,并与地方小学共建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能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
2025届毕业生人数为48人,专业通过“以赛促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竞争力:
- 在云南省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人次;
- 学生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并在省级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
- 近三年专升本录取率持续保持全校第一,2022届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达100%。
就业方向涵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德育管理岗位、基层党务工作等,毕业生因“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专场招聘会等渠道,实现毕业去向落实率的持续高位运行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