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传播时代背景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凭借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资源支撑,已成为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该专业不仅在校友会2025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斩获全国第1名的佳绩,更通过产教融合与实战化训练体系,构建了从理论学习到行业应用的完整链路。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多个维度,值得深入剖析。
从专业定位与行业认可度来看,该专业被校友会评为中国六星级技能型专业(6★),属于国内顶尖水平。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职业本科专业,其四年制培养方案聚焦融媒体内容生产、跨平台传播技术和数据新闻分析三大方向,课程设置涵盖非线性编辑技术、短视频运营、舆情监测与应对等12门核心课程。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农业垂直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岗位中,学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该专业的另一大亮点。学校依托融媒体中心这一校级平台,打造了“课堂实训—项目实战—赛事锤炼”的三级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阶段,学生需完成至少120学时的融媒体内容生产实训,掌握H5制作、无人机航拍等工具;
- 进阶培养阶段,通过承接政府农业部门的科普短视频项目,参与真实场景的选题策划与传播效果分析;
- 能力提升阶段,组织学生参加如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等专业赛事,在2023年赛事中,该专业学生包揽了前三名中的两个席位。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有效弥合了理论学习与行业需求间的鸿沟。
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学校构建了覆盖全媒体生态的硬件体系。融媒体中心配备4K虚拟演播厅、移动直播车和大数据舆情分析平台,其中价值800万元的中央厨房系统支持30个终端同步协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专业教师团队中65%成员具有省级媒体从业经历,并与广西广播电视台建立双导师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紧跟行业技术迭代。这种“硬件+软件”的双重保障,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行业前沿设备与工作流程。
从人才培养成果观察,该专业已形成显著的品牌效应。近三年学生作品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度奖中累计获奖17项,其中《壮乡新农人》系列纪录片在抖音平台获得500万+播放量。毕业生中涌现出多个农业领域的新媒体创业团队,如“蔗里甜”三农账号运营团队,通过电商直播帮助农户实现年均30%的销售额增长。这些成果印证了专业建设中产教深度融合策略的有效性。
在学科交叉创新层面,该专业创造性融合了农业科技与传媒技术。课程模块中特别设置智慧农业传播实务,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物联网数据可视化、转基因技术科普传播等复合型技能。这种跨界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就业时不仅能胜任传统媒体岗位,更能在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政府部门的乡村振兴传播等新兴领域发挥独特价值。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中有42%进入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