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江师范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以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构建起"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考研升学率持续攀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在专业定位方面,该专业紧扣师范认证标准,确立了"立足四川、辐射西南"的服务面向。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的考核体系,构建了以师德养成为先导的培养框架,强调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协同发展。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中超过30%进入双流中学、绵阳南山中学等重点中学任教,印证了其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显著成效。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包含三大模块:
- 生物学基础课程: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
- 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生物教学论、微格教学训练等师范特色课程
- 实践创新课程:包含生物检测技术、水族景观设计等应用型课程其中《生物化学》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遗传学》等5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形成"基础+拓展+创新"的立体化课程结构。
教学资源配置体现科教融合特色。实验室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配备5000万元先进仪器设备,与通威集团等企业共建6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独特的"UGIS协同育人"机制整合高校、政府、中学、科研机构资源,在内江六中等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衔接。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超150项,彰显实践育人成效。
升学就业通道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考研方向覆盖学科教学(生物)、分子生物学等10余个领域,2022届考研录取率达40.4%,多人进入中科院、四川大学深造。就业市场形成"基础教育+生物产业"双轮驱动,毕业生在科伦药业等生物科技企业的就业比例逐年提升,形成"师范底色、多向发展"的就业生态。
特色培养模式聚焦创新能力培育。通过"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分类指导、分阶段培养、分模块推进),实施创新科研项目孵化计划。数据显示,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6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创建"鱼与渔"等创新创业企业10家。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屡获殊荣,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