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作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以培养听力障碍学生为核心目标,通过特色化教学模式和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并重的发展路径。该专业不仅拥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和丰硕成果,更通过“大师引领、教学研创一体化”模式,助力学生成为工艺美术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学生需掌握陶艺、雕刻、纤维艺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视觉感知与手工艺制作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围绕“精细化培养”展开,例如《材料工艺》课程将传统雕版拓印技艺融入文创设计,通过“三位联动”教学模式(工匠师傅进课堂、虚拟项目实践、真实场景应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而《创意设计》课程则以掐丝珐琅彩为载体,训练学生从图像设计到色彩搭配的全流程创作能力,其学生作品如《千里江山》《敦煌飞天》等展现了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专业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 师资力量:汇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3人,形成“大师+教授+技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
- 实训条件:建有陶艺、雕刻、纤维艺术等7个工作室,配备3D打印、数控雕刻等先进设备,构建“专业核心课-工作室实训-企业实践”递进式培养体系
- 校企合作:与上海汉光陶瓷、鲁普耐特集团等企业建立“人才共育”机制,开展订单化培养,学生可参与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从教学成果看,该专业实现了“技艺传承”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突破。听障学生创作的艺术品曾三次进入中国美术馆展览,其中木雕、蜡染等16件作品被永久收藏,10件绘画作品被山东美术馆收藏。在创新创业方面,2024年冬日大学生创业市集中开发的《吉祥鱼》系列文创产品,以及北汝社区《百寿图》《百福图》等实践项目,展现了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市场化应用的结合。此外,专业拥有国家级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11门,开发校本教材5本,形成“课堂-展厅-市集-社区”的立体化育人网络。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覆盖工艺美术全产业链:
- 传统工艺领域:陶瓷艺术设计、木雕工艺品制作、文物修复等岗位
- 现代文创领域:工艺礼品开发、数字艺术设计、产品营销策划等方向
- 特殊岗位突破:全国首个残疾人文物保护修复团队已参与国家文物局项目,开辟文博行业就业新路径
通过“以赛促学”机制,学生在国际国内艺术展中屡获殊荣,例如掐丝珐琅彩作品《鹤鸣九天》《青铜时代》等,既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精准掌握,又展现了与现代审美融合的创新能力。这种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当代设计语言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技术岗位,又具备自主创业能力,近年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