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中,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是两类核心模式,其核算逻辑存在本质差异。经营租赁以短期使用权转移为特征,所有权仍归属出租方;而融资租赁实质上是资产所有权风险和报酬的转移,需按自有资产入账。以下从两类租赁场景出发,结合未确认融资费用、累计折旧等关键科目,系统梳理会计分录的确认规则。
对于经营租赁,出租方的核心处理围绕收入确认和资产折旧展开。以达森公司租出数控车床为例,设备所有权未转移,需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核算:
- 租出设备时,需将固定资产从自有类别转入租赁类别:
借: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 70,000
贷: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 70,000 - 收取租金时,若半年预收4,800元,需分期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4,800
贷: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出租 800(按月分摊) - 按月计提折旧时,对应成本科目:
借:其他业务支出 280
贷:累计折旧 280
承租方的经营租赁处理更简化,例如租入发电设备时,预付半年租金1,200元需先计入待摊费用,按月分摊至制造费用:
借:待摊费用 1,200
贷:银行存款 1,200
每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在融资租赁场景下,会计处理涉及资产资本化和负债确认。以设备价款267,000元、分4年支付的案例为例:
- 租入设备验收阶段,需将租赁款及安装费资本化:
借:在建工程——融资租赁设备 25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47,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267,000
借:在建工程——融资租赁设备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 设备交付使用后,转入固定资产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50,000
贷:在建工程 250,000
借:制造费用 50,000
贷:累计折旧 50,000 - 支付每期租金时,需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66,750
贷:银行存款 66,750
借:财务费用 11,7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750
值得注意的是,若租赁资产占比小于30%,可选择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直接入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未确认融资费用均需在租赁期内按合理方法(如实际利率法)分摊,且安装调试期间的分摊额应计入工程成本。租赁期满所有权转移时,需将资产从融资租入类别调整为生产经营用类别,体现资产权属的最终转移。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