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工科专业之一,自设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生态建设与污染防治需求为导向,依托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两大主干学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山西工业发展特点,通过污(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工程实践与科研创新的结合,形成“学用贯通”的育人特色。
培养方向聚焦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与环境管理领域,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排水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工程实施能力。课程设置中,水处理控制工程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核心课程,辅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等基础学科,形成从理论到应用的知识闭环。为强化实践能力,学生需完成环境工程设计、噪声污染控制等实验课程,并参与校企合作的污染治理项目。
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课程体系以三大模块为支撑: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环境保护概论、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奠定科学基础;
- 工程技术模块:涵盖排水管道工程、固体废物处理控制工程等,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 管理评价模块: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培养系统性思维。
此外,环境工程设备与环境监测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结合山西焦化、钢铁企业的污染治理需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平台对接行业前沿需求
专业依托新型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团队,开展污泥资源化、储氢材料开发等科研项目,实验室配备激光粒度仪、三维荧光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学生可参与污(废)水处理材料研发,或通过高储热微胶囊相变材料研究探索节能技术。同时,学院与山西潞安集团、太原市润民环保科技等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等岗位实践机会。
就业路径覆盖环保全产业链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环保工程公司、科研院所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环境规划等工作。根据第三方评价,专业就业满意度为3.4分(满分5分),部分学生进入中钢集团、山西焦煤等企业,参与工业废水处理项目;另有约20%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研究方向集中于环境微生物技术与污染控制工程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达4.2分,反映出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较高。
师资与科研支撑应用型转型
专业现有教师团队中,博士占比30%,包括朱开金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含废水处理材料与环境治理技术),其主持的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获科技进步奖3项。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如动态混凝-氧化装置)融入课堂,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此外,学院作为山西省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持续优化“产教融合”模式,通过环境工程设备设计竞赛等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