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融合传统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三农”为使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布局,通过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和校企合作三大维度,培养既懂会计实务又掌握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特色和就业前景四个层面展开具体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技并修”与“产教融合”。学生需掌握会计核算、税务筹划、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Python、RPA财务机器人、BI工具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专业基础课涵盖财务会计基础、管理学基础、大数据基础应用,核心课程则聚焦财务大数据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企业内部控制等前沿领域。特别设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特色课程,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首先,构建“仿真模拟+真实业务”双轨实训模式,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和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实现从手工记账到智能财务的进阶训练。其次,引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等职业认证标准,将初级会计师证、税务师证等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最后,依托中国—东盟南宁空港经济区区位优势,与当地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的税务管理、成本核算、投融资分析等工作。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既可担任传统财务岗位如出纳、会计、审计员,也能胜任大数据财务分析师、税务策划师、RPA流程优化专员等新兴职位。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别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就业竞争力,开设涉农企业成本核算、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等专项技能模块,为服务广西—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储备人才。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校期间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率显著提升,印证了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该专业的未来发展将紧密对接会计信息化和智能财务趋势。课程体系中已嵌入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财务机器人开发等前沿内容,并通过“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师资团队持续引入企业导师参与管理会计实务、税收筹划等课程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迭代。这种“技术+业务”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