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立足学科交叉优势,以培养兼具设计能力、生态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排名第一的学科地位(2025年最新排名),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毕业生可在城乡规划、生态修复、遗产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专业定位与学科优势
该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的建筑类,学制四年,强调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园林植物应用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其学科实力在河南省内稳居首位,2025年学科评级为B+,高于郑州大学(B级)等院校。专业依托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拥有城乡规划、园林等关联学科支撑,形成“设计+植物+工程”的跨学科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园林艺术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注重从艺术审美到生态技术的全链条知识整合。
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以“理论引导实践”为原则,分阶段强化专业技能:
- 基础阶段:通过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等课程奠定植物认知基础,结合校园植物网、数字标本馆资源开展现场教学;
- 设计深化: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Ⅱ为代表的核心课程,通过亭园设计、文化展览馆规划等真实项目训练空间组织能力,例如2022级学生的郑州园博园“家源”主题设计,要求完成300-400㎡建筑及环境设计;
- 综合实践:大三设置苏杭综合实习,大四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如2023年城乡规划专业在裴李岗村开展的宅基地改造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调研-测绘-方案”全流程。
实践教学与创新平台
专业构建了“校内+校外”双轨实践体系:
- 校内基地:利用河南农大文化路校区植物资源开展乡土树种识别,新建实验室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等技能训练;
- 校外合作:与蓝夏景观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2025年新增建筑学与设计专业研究生方向,打通本硕衔接通道。学生通过参与郑州市政绿化验收、屋顶绿化研究等课题,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寒假实践中,学生团队完成荥阳社区环境美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优化公共空间布局。
就业方向与学科拓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及管理部门,从事风景区规划、生态修复、旅游游憩设计等工作。专业近年强化“新工科”建设,新增智慧园林、康养景观等研究方向,2025年考研复试首次引入场地综合设计(6小时快题)考核,凸显对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视。学科通过承办设计竞赛、学术论坛等活动,持续提升学生创新视野,例如“抱朴守‘源’”课程展中,学生作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展现了对遗产保护与空间转译的深刻理解。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