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是该校建筑工程领域的重点学科,融合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的双重属性,旨在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以BIM技术为核心支撑,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强化学生从工程概预算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能力,形成“理论+软件+竞赛”的三维培养模式。随着2025年智能建造技术升级,该专业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突出全过程造价控制与工程数据分析的前沿方向。
一、课程体系:分层递进的知识架构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技能、专项技术和综合实践三大模块。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力学和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培养学生对工程实体的认知能力。专项技术课程涵盖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结合土建CAD和BIM建模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从图纸到造价文件的转化。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学科竞赛项目(如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的精准定位
该专业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依托,构建“技术+管理”双核能力模型。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原理和建设工程法规,能够独立完成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及竣工决算编制。能力培养上,突出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技能,通过广联达等专业软件实训,使学生具备处理工程索赔、审计纠纷的实操能力。素质拓展方面,强调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例如在全国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中,学生团队曾获28项国家级奖项,体现协同创新能力。
三、就业路径: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空间
毕业生主要面向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监理单位,从事三大类岗位:
- 技术类:工程预决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审核、BIM造价模型搭建;
- 管理类:项目成本控制、招投标管理、合同履约监督;
- 延伸类:工程审计、造价软件技术支持、建设投资分析。
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中铁建设、中建七局等大型企业,参与智能建造项目的数据化成本管理工作。
四、实践教学:虚实结合的实训生态
专业配备BIM实训中心与土建工程计量实验室,采用“虚实结合”教学模式。例如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中,学生通过3D建模模拟管线工程计量,再导入晨曦计价软件完成成本核算。此外,校企合作项目如豫南革命老区建设工程,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案例,要求团队在12周内完成从图纸会审到结算报告的全流程作业,强化实战能力。
五、专业特色:数字化转型与区域服务融合
作为河南省首批智能建造技术试点专业,其特色体现在两方面:
- 技术迭代: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物联网监测技术融入课程,例如在工程结构课程中,学生需使用BIM5D平台进行动态成本分析;
- 地域服务:立足信阳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开设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专题,研究农房改造、生态道路等工程的成本优化方案。这种“技术赋能+地方服务”的模式,使毕业生在工程检修、市政工程估价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