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开设了高职(专科)和本科两个培养层次,形成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贺州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千亿元产业,通过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培养具备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教学,均体现出对行业前沿技术和地方产业特色的高度适配,毕业生在工程咨询、建设、施工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在培养目标上,本科层次注重培养掌握建设工程领域与工程造价管理核心理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控制价、工程结(决)算等全流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并通过一级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储备训练提升专业深度。专科层次则更侧重技术应用,聚焦工程预算、招投标实务等操作技能,培养助理设计师、预算员等一线岗位人才。两层次均强调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形成从技术操作到综合管理的完整人才链。
课程体系设计凸显复合型特征,本科阶段课程涵盖房屋建筑构造、工程力学等工程技术基础,同时融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管理类课程,并针对装配式建筑开设装配式建筑造价、市政工程造价等专项模块。专科课程则以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应用软件等实操性内容为核心,强化计量与计价、材料管理等职业技能。两类课程均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真实项目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专业建设上,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成为突出特色。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全过程造价咨询,学生可完成从三维建模到成本控制的全链条实践,适应建筑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同时,专业依托贺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例如在钢筋平法识图与算量、安装工程计量等课程中嵌入企业标准,实现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的同步。这种“技术+产业”双轮驱动模式,使毕业生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更具发展潜力。
师资队伍方面,专业现有17名专任教师,其中博士4人、硕士13人,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梯队。教师团队涵盖工程、管理、经济等多学科背景,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装配式建筑成本优化、BIM参数化设计等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此外,专业通过柔性引进行业专家、建立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实训室等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确保学生掌握Revit、广联达等行业主流工具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