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形成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全国师范类高校首个通过该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依托工业智能数据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构建了理论实践并重、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为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教育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采用"三维一体"新工科范式,以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为培养主线。核心课程设置覆盖计算机系统全栈技术,包括:
- 计算机组成原理(国家级一流课程)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操作系统与网络通信
- 数据库与人工智能
- 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方向课程群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践→真实项目"的阶梯式训练体系,学生可参与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的真实项目开发,近年有学生团队完成芜湖港智慧物流系统开发,累计生成电子工单50万+。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以网络信息安全、医疗大数据、智能物联网为核心的三大研究方向。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近五年在IEEE TIFS、TIP等顶刊发表SCI/EI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项。独创的"四创协同"培养机制(课创/训创/赛创/研创)支撑学生获ACM-ICPC等国际赛事奖项41项,开发项目获挑战杯国赛银奖。
师资队伍配置凸显"双师型"特征,现有教授16人(含博导7人)、省部级人才16人次。教学团队首创课程思政融合模式,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嵌入网络安全法等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产业导师占比达35%,安恒信息等企业高管定期开展"未来说"技术讲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
就业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教育领域:30%毕业生进入省示范高中担任信息技术教师
- 技术研发:45%入职阿里云、奇安信等科技企业
- 学术深造:25%考入中科大、南大等双一流高校,2024届最高考研率达57%典型案例如开发"安徽省方言保护平台"的学生团队,既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又实现科研成果向文化保护实践转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