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经济学专业立足侨校特色,构建了"理论为基、量化为体"的育人体系。作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A类的重要支撑,该专业依托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积淀,形成了境内外学生"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独特模式。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设置5个研究方向,涵盖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等前沿领域。这种人才培养体系既注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又强调大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现代量化技术的应用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核心架构呈现三大特色:首先,基础理论模块深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通过《经济思想史》《现代中国经济》等课程构建理论框架;其次,方法训练模块依托国家重点学科优势,设置《数理经济方法》《经济预测》等进阶课程,形成以量化分析见长的专业特色;第三,实践创新模块整合全国金融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资源,近五年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20余项奖项。这种"理论+方法+实践"的三维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2024届就业统计中实现30%考研考公率,多人被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录取。
学科建设方面,专业通过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形成联动创新机制。研究院作为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近五年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这种"学科+智库"的双轮驱动模式,既为本科生提供参与能源经济、房地产经济等前沿课题研究的机会,又通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学术成果转化。2025年专业目录显示,硕士研究方向已拓展至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形成传统优势与创新方向并重的学科布局。
师资队伍呈现"高端引领、多元协同"的特征。学院现有15名教授、30名副教授,其中郭克莎教授两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带领团队完成4项国家自科基金应急项目。通过实施"经英成长计划",建立班校家联动制、境内外组合制等培养机制,教师团队近五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9项教学荣誉。这种"学术大咖+教学名师"的组合,既保障了《国际金融学》等福建省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又通过IEET国际认证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
就业导向体现"多元发展、重点突破"的战略。2024届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银行、证券、跨国企业三大领域,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专业通过"就业工作七巧板计划",构建起专业能力打造-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递进式培养链。在公务员考试中,学生凭借扎实的政策分析能力屡获佳绩,2025年公务员录取人数同比提升15%。这种"市场化就业+体制内选拔"的双通道设计,使专业在福建省经济学类就业竞争力排名稳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