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的助产学专业作为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本科专业,依托护理学科深厚积淀,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理学学士学位为培养终点,聚焦孕产妇全周期健康管理,在辽宁省内率先形成覆盖基础医学、临床护理与围产保健的完整知识框架。其培养模式突出双师型教学团队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协同优势,为医疗保健机构输送具备现代助产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应用型+创新型"双重能力塑造。通过系统学习基础医学、护理学导论、助产学等核心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分娩机制评估、新生儿复苏等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临床决策能力与人文关怀素养。值得关注的是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助产技能实训模块,借助价值1560万元的教学设备,模拟真实产房场景进行胎心监护、异常分娩处理等实操训练,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出多维度布局特征:
- 三级医院轮转制度:依托2所直属附属三甲医院及7所合作医院
- 社区健康管理:覆盖7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孕产妇建档追踪
- 科研能力培养:配备4个专业实验室开展围产期心理健康等课题研究这种"医院-社区-实验室"三位一体的实践网络,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50例以上接生经验,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毕业生展现出多元化发展路径。除传统助产岗位外,约23%毕业生进入妇幼保健机构从事围产期管理,15%选择攻读母婴健康方向硕士研究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双证培养模式(护理资格证+助产士资格证)使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顶级医疗机构的比例稳定在18%左右。随着国家将助产学纳入国控专业,专业壁垒的建立将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在师资建设方面,专业依托护理学院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形成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博士占比52.4%的教研队伍。团队独创的"三项教育贯穿"教学法(职业道德教育、循证护理教育、应急能力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将分娩镇痛技术、产后出血处理等难点知识模块化,配合全程导师制确保教学效果。这种师资配置使该专业在2022年艾瑞深校友会专业排名中跻身全国前20%,成为东北地区助产教育的重要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