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开设增材制造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自202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以来,该专业便依托学校深厚的材料科学学科基础与航空航天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培养方向。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数字化设计、智能控制与先进制造技术,并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点领域紧密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人才培养路径。
在专业定位与学科支撑方面,该专业面向高端装备复杂结构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培养掌握增材制造基本原理、三维扫描与逆向建模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材料科学学科自2018年进入ESI全球前1%后持续发力,2025年已跃升至全球前6‰,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同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将航空制造工艺、武器装备等特色内容融入教学案例,强化学生对行业前沿技术的理解。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围绕三大模块展开:
- 基础理论:包括结构力学、材料成形原理、增材制造智能控制技术,夯实学生工程科学基础;
- 核心技术:重点学习增材制造方法与设备、增材制造结构优化设计、过程模拟与仿真,培养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 行业应用:通过航空构件成形技术、智能工厂集成等特色课程,打通理论与产业实践的连接。特别设置的三维扫描和逆向建模技术课程,直接对接医疗器械、文物修复等新兴领域需求。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构成专业核心竞争力。现有专任教师15人中,博士占比93%,包含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江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经验,开发出MES系统应用、机器视觉与应用等特色课程模块。实验平台配备工业级3D打印设备、智能检测系统,支持学生开展创新设计与材料开发实践。
就业前景与深造通道呈现双高态势。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考研录取率超50%,主要进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从事3D打印制造、增材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依托学校硕士推免资格,优秀生可直升本校或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行业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将增材制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岗位需求年均增长达25%。
该专业通过“四维融合”培养模式构建独特优势:
- 学科交叉:整合机械制造、自动控制、材料科学多领域知识
- 产教协同:与中国商飞、洪都航空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
- 创新驱动:设立春晖奖学金、乐信助学金激励科研成果转化
- 国际认证: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全国专业排名中稳居前五,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更跃升至全国第四,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