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作为国内最早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其专业建设可追溯至1983年设立的建筑企业管理专科,经过近40年发展,已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土木工程省级一流学科优势,融合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管理”培养模式。在建筑信息化、工业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成为国内工程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科体系与培养架构
该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核心支撑,构建了覆盖建筑工程、工业工程、环境工程的交叉学科体系。本科阶段设置建筑工程和港口与航道工程两个方向,课程体系融合BIM技术、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前沿内容,形成“1+2+5”特色模式(即1个核心能力、2个专业方向、5大知识模块)。硕士阶段分为工程管理(125601)和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两个领域,聚焦建设工程管理、物流供应链、数字技术等方向,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工程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等核心课程均引入企业案例教学。
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专业拥有46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3%,包括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教师。近五年承担60余项省部级课题和50项横向课题,科研经费累计超120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0余篇。团队主持完成《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等教学项目,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实验室配置BIM综合实验室、VR虚拟仿真平台等先进设施,与中建八局、青建集团等3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联动。
实践教学与职业衔接
专业将OBE教育理念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结合,构建“理论+实践+双创”培养路径:
- 课程与执业资格对接:核心课程融入注册建造师、咨询工程师考试内容,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法规》直接对应职业标准;
- 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全国BIM毕业设计大赛、智能建造创新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
- 校企协同育人:开设“产业教授”课程,由企业高管讲授《工程风险管理》《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等实务课程,实习环节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升学就业与国际认证
毕业生五年内考研升学率约20%,主要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水利等硕士方向。就业集中在大型建筑企业(占比60%)、房地产公司(15%)及工程咨询机构,部分毕业生入职天元建设集团、荣盛发展等龙头企业。专业已通过IPMP国际项目经理认证合作资质,学生可免笔试申请B级认证。MEM硕士项目提供双证培养(毕业证+学位证),非全日制学费5.4万元,全日制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25年计划招收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26人。
社会评价与持续发展
根据第三方调查,91%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85%的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例如在硕士阶段新增环境工程管理方向,响应“双碳”战略需求。未来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强化数字孪生、智慧建造等前沿技术教学,巩固其在工程管理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