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标杆性工科专业。该专业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质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平台,形成了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培养模式,累计为机械工程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其特色化发展路径和系统性资源投入,使其在学科建设、实践创新、就业升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学科建设层面,该专业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多维协同的OBE(成果导向教育)培养体系。核心课程包括现代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等23门主干课程,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6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引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工艺大学的双证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同时获得中俄两校学位,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了智能制造和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模块,实现国际工程标准与本土产业需求的对接。
师资力量配置体现“筑峰工程”与“筑基工程”双轨推进策略。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100%,包含国家特聘教授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并聘请长江学者、泰山学者担任学科顾问。教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年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形成以梁儒全教授牵头的智能装备研发团队和亓琳研究员主导的增材制造技术攻关组。
实践教学体系以3个省级平台和6个市级实验室为支撑。其中山东省汽车轻量化铝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临工集团共建,提供从设计仿真到生产测试的全流程实训。学生可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进入企业完成累计12个月的工程实践,并参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近三年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29项,孵化创业项目56个。
就业质量数据验证了培养成效。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5%,其中进入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占比62%,另有21%入职徐工集团、中国重汽等龙头企业。就业方向覆盖机械设计(32%)、智能制造系统开发(28%)、科研院所技术攻关(18%)三大领域,平均起薪较山东省同类专业高出18.7%。这种“应用型+创新型”双维能力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持续保持98%以上的就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