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紧密围绕智能汽车产业链需求,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合肥市政府重点支持的公办高职院校,该校依托江淮汽车、大众汽车(安徽)等龙头企业资源,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将传感器应用、无线组网等核心技术与汽车产业场景深度融合,培养既懂物联网技术又熟悉汽车制造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遵循"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技术框架,分为三大模块:
- 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物联网工程导论、单片机技术等,夯实电子电路与编程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聚焦传感器应用技术、物联网嵌入式开发等九大领域
- 实践创新课程通过大众汽车订单班、蔚来汽车产业学院等载体开展真实项目实训
特别设置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群,涉及车联网技术、线控底盘等前沿内容,将汽车电子控制与物联网通信技术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三真"模式:
- 真实设备:使用与中兴通信共建的ICT综合实训室,配置智能传感器、RFID设备等
- 真实场景: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组网、车载终端调试等企业项目
- 真实流程:从需求分析到系统部署全程模拟物联网工程实施规范
学生可考取"物联网通信技术应用"1+X证书,95%以上教师具备企业项目经验,形成"理论+案例+实操"的闭环培养路径。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智能汽车制造:从事车载终端开发、车联网系统调试等工作
• 智慧交通运维:参与城市轨道车辆物联网监测平台建设
• 工业物联网应用:在江淮汽车等企业实施生产设备联网改造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部分进入大众汽车(安徽)新能源培训中心等校企共建平台。
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技术融合化——5G、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课程体系,如《智能网联汽车概论》增加自动驾驶算法模块;认证体系化——构建"1+X"证书与华为认证衔接的考评标准;服务本地化——深度参与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近三年为产业链输送技术人才超300人。未来将重点开发车路协同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特色培养方向,强化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