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自1993年开设以来,始终走在贵州省旅游教育的前沿。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更于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获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MTA),形成了本科与硕士贯通培养的完整体系。依托贵州省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该专业以“立足本土、服务产业”为宗旨,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贵州旅游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管理学与旅游学交叉特色,核心课程包括旅游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理论课程,同时强化实务操作能力培养。通过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饭店管理等实践课程,学生能系统掌握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运作逻辑。此外,旅游礼仪、旅游英语、普通话等技能类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课程设计中还融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深度认知与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聚焦行业需求
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三大能力塑造:
- 一线业务运作能力:通过模拟实训与实习基地联动,强化学生在酒店、景区、旅行社等场景的实操技能;
- 跨文化沟通能力:依托民族院校背景,培养学生处理多元文化场景的服务能力;
- 创新策划能力:借助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提升项目策划与资源整合水平。毕业生可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大中型旅游企业、咨询机构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专业优势:资源与平台支撑
作为贵州省最早开设旅游管理本科的高校,该校构建了四大优势:
- 学科平台:拥有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支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师资力量:专业教师团队包含国家级旅游规划专家、行业资深顾问,近半数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背景;
- 实践网络:与黄果树景区、贵州旅游投资集团等30余家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实行“3+1”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
- 国际视野:与美、英、澳等国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引入世界旅游组织课程认证体系。
报考与就业:双向通道明确
报考该专业需满足身高要求(男生≥168cm,女生≥158cm)及五官端正等基本条件。近年录取分数线显示,在贵州省外如河北省物理类需496分、山东省综合类需468分,属于中等偏上竞争层级。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旅游行政部门、五星级酒店、在线旅游平台及文旅策划公司,部分优秀学生进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薪资水平高于省内同领域平均值。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