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始终聚焦医药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起覆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职业发展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就业率95%、企业满意度90%的亮眼数据,成为自治区医药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截至2024年6月,专业在校生规模已达734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德技并修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融合。课程体系围绕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微生物应用技术等核心课程展开,通过“虚实结合、多点协同”混合式课堂,将GMP仿真实训室、药物合成实验室等校内资源与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对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建的“1+X”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平台,将职业资格认证直接嵌入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团队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75%、高级职称教师50%、双师型教师100%的“黄金比例”,配合5位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行业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与产业经验互补的“双元”结构。这种配置支撑了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斩获20余项奖项,并助力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脱颖而出。
专业通过“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与齐鲁制药、联邦制药等龙头企业共建的实习就业通道,使学生在药品生产管理、工艺设计、质量检验等领域获得实战经验。数据显示,毕业生不仅可从事化学药、生物药等传统领域,还能向食品、环保等跨界领域延伸,就业方向覆盖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
实训体系的创新设计成为技能提升的关键支撑。校内配备的7大功能实训室(如药物制剂实训室、模拟药房)与职业技能鉴定课程联动,形成“教-学-做-评”闭环。例如在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实践中,学生需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成品检验的全流程操作,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显著增强了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专业将创新意识培养纳入考核指标,鼓励学生参与技术改造与工艺优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