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作为专科层次教育,聚焦于培养具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该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形成了以行车组织、客运服务、应急处置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中,既注重自动售检票系统、车站设备运用等硬技能训练,也强调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等软实力提升,为学生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框架。
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车站设备监控、票务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核心技能。具体表现为:1. 能够操作行车设备并完成接发列车等标准化作业;2. 具备使用智能售检票系统及处理票务纠纷的能力;3. 掌握火灾报警系统操作与应急疏散预案执行;4. 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客流监测与调度。为强化实践能力,校内建有城轨行车值班员实训室、应急演练实训室等15个专项实训场所,并与郑州地铁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课程体系设计紧扣行业标准,构建了阶梯式培养路径。专业基础阶段开设电工基础、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等课程,夯实技术理论基础;专业核心阶段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票务管理等模块化教学提升岗位适配能力;特色课程如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无感支付系统管理则对接行业技术前沿。同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双轨并行。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双元"培养模式,形成"认知实习+专项实训+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链条。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车站运作综合实训、行车调度指挥模拟等实训项目,并在郑州地铁控制中心、车辆段等真实工作场景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岗位实习。这种培养方式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等岗位要求,部分优秀学生通过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衔接通道实现学历提升。
该专业通过持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已建成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9.4%、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2%。在产教融合方面,与郑州铁路局、杭港地铁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发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使专业建设始终与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趋势保持同步。这种"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模式,为中原地区轨道交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