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自1983年创立以来,始终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定位。作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通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构建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需求的培养体系。其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自治区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尤其通过蒙汉双语授课班的开设,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外语专业的空白。下文将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培养特色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形成了“语言基础+师范技能+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结构。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语言类主干课程,同时强化师范教育模块的英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实践性内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于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结合案例教学和思政融合模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突破点。课程体系还注重与区域需求对接,例如在翻译课程中增设蒙医药科技英语翻译方向,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
师资团队的国际化与高学历化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当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95.8%,博士及在读博士34人,形成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导的教学梯队。学院通过柔性引进客座教授、聘请英美国际教师以及实施“双师型”培养计划,强化师资的实践指导能力。近五年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教研项目48项,研究成果直接反哺课堂教学。此外,81.1%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为跨文化课程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培养模式的民族性与实践性构成专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全国首个开设蒙授英语班的高校,该专业独创“蒙汉英三语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蒙语授课班解决民族地区英语师资短缺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包含:
- 师范技能实训:依托“外语应用能力实践创新基地”,开展微格教学、义教活动;
- 学科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外研社杯”系列赛事,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20人次;
- 诚信教育体系:93%的毕业班获“诚信班级”称号,相关经验被《光明日报》报道。
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度持续领先。根据2022年满意度调查,该专业在教学质量(4.5分)和就业满意度(4.2分)上表现突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内蒙古中东部基础教育领域,近年公费师范生占比达34.7%,成为基层英语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与日本、俄罗斯等国高校建立的“3+1”联合培养机制,为20%以上学生提供海外交流机会,拓宽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