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大学的科学教育专业立足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需求,以培养"基础宽厚、专业扎实"的复合型师资为核心目标,构建起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大学物理及实验、生命科学基础及实验、化学基础及实验等核心课程夯实学科基础,同时依托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战略,与县域中小学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形成"高校引领+地方实践"的协同育人模式。这种双向赋能的路径,既破解了基层科学教育师资匮乏的困境,也为师范生提供了真实教学场景的锤炼平台。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该校建立起"三位一体"培养框架:一是课程生活化改造,例如将宁夏干旱特性融入《水的蒸发和凝结》课程设计,通过节水蒸发实验实现科学原理与地域特征结合;二是双师型师资培养,高校教师与小学名师联合指导,使师范生同时掌握教学理论与课堂实操技能;三是数字化实验平台建设,借助智慧教学管理中心等设施推动实验教学创新。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完成从教案设计到课堂实施的完整教学闭环训练。
质量保障方面,师范类专业认证成为重要抓手。2025年3月该校启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第二级认证,专家组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通过听课看课、深度访谈等方式检验培养成效。认证过程倒逼专业建设强化师德培养和教学技能训练,例如要求所有科学教育师范生必须通过教学技能、三笔字技能、弹唱技能等6项核心能力考核。这种以评促建的机制,使专业培养标准与基础教育岗位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资源支撑体系呈现出三大特色优势:第一,校地共建实践基地网络覆盖县域重点中小学,海原二小等合作单位提供本土资源课程化开发场景;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项目持续输送先进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体系与东部名校接轨;第三,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保障实验室升级,已建成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12类专业化教学空间。这些资源为实施项目式学习、探究式教学等创新方法提供硬件支持。
面向未来,该校科学教育专业正朝着西部县域科学教育示范校建设目标迈进。通过深化师资培养双师化改革、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拓展乡村全科教师培养等举措,着力破解基层科学教育"开不齐、开不足"的难题。值得关注的是,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方向的持续扩招,以及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的扩大,正在为宁夏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储备高质量科学教育师资。这种"高校-政府-中小学"三方联动的培养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