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作为统招本科理工类专业,立足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构建了以物联网技术与网络安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强能力、高素质、产学一体"的特色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网络系统设计开发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基础,同时具备网络攻防技术、数据安全分析等核心能力。通过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与物联网专业社团的实践平台,学生可参与智能机器人搭建、物联网系统开发等创新项目,例如学生团队曾完成"智能输液系统""智慧车联网"等国家级大创项目。这种培养体系使毕业生既能从事物联网工程设计,又能胜任网络安全系统运维等复合型岗位。
专业课程设置体现"软硬结合"特色,核心课程涵盖: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与Python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基础)
- 路由器与交换机技术与Linux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管理)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与传感器原理(物联网系统架构)
- 网络安全与防护与病毒机制与防护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Linux操作系统》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全国324所高校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课程设计既强化网络协议分析等基础能力,又通过SDN(软件定义网络)等前沿技术教学保持与行业同步。
师资力量呈现"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中既有张卫钢教授(陕西省计算机学会理事)等学术带头人,也有陈晓范副教授(高级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等具备企业研发背景的实践导师。团队成员近五年取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智能家居控制等教学案例。这种产学研融合模式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对接行业真实需求。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级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在智能控制实训中心完成网络设备配置等基础实验
- 专项能力:通过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课程开展项目化实训
- 综合创新:参与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赛事,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6项
校企合作方面,与北京博创尚和科技共建的机器人实验室,配备"创意之星"模块化机器人套件及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支撑学生完成从Arduino智能小车开发到工业物联网系统集成的进阶训练。这种"以赛促学、以产促教"的机制,使学生在毕业前即可积累网络规划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实战经验。
就业方向呈现"双通道"特征,毕业生既可进入三大通信运营商从事网络系统集成,也可在网络安全公司担任信息安全工程师。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如王帅更在专科阶段即创立科技公司,其农产品B2B平台"土淘网"曾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这种培养成效印证了专业"理论奠基、创新驱动、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