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自2010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形成了“应用技术+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工艺开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科研反哺教学等模式,学生可深度参与行业前沿项目,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定位与学科支撑方面,该专业对接“双碳”战略及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需求,以高分子基复合材料为核心方向,依托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建筑防水材料工程中心等平台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材料科学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拥有3个上海市级科研平台及近20个校企实践基地,实验室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200余台实验设备,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硬件保障。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上,专业构建了“ASciT-OBE”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新工科六融合”理念。核心课程包括:
- 上海市一流课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材料学概论等;
- 上海市重点课程:材料性能、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
- 校企共建课程:复合材料工厂设计概论、复合材料模拟与计算等。
实践教学贯穿四年,累计企业实践达44周,90%以上毕业课题源自企业实际需求,实现“理论-实践-创新”闭环培养。
科研与创新实践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教师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防973子课题等项目,科研经费年均超2000万元,学生可深度参与专利研发与论文发表,累计获授权专利1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科创活动实施“项目+竞赛”模式,学生参与率100%,近五年获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50余人次,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科创项目成功创业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顶尖高校。
就业前景与深造机会方面,毕业生主要进入上海商飞集团、德国莱茵TUV、上汽集团等企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就业落实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约18.9%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入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或赴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国际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校企合作网络覆盖百余家企业,每年举办多场行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职业通道。
师资力量与平台资源上,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80%,95%教师具备工程背景,含上海市浦江人才、扬帆计划专家等。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编写应用型教材6部,建成产教融合实验室2个。国际合作方面,与匹兹堡大学、卡昂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定期邀请海外专家开设学术讲座,拓展学生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