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该校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自197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能源化工领域为发展核心,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还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跻身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煤洁净转化与高值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其研究实力在煤化工、节能减排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该专业的学科优势集中体现在能源化工和化学工艺两大方向,所属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三大领域均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更是达到全球前2.4‰。科研团队在配煤炼焦技术、煤焦油绿色加工、煤基新能源电极材料等方向取得显著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项11项。年均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0项/年,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强力支撑。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构建了多维度知识框架:
- 核心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夯实学生理论功底;
- 特色方向课程:聚焦煤化工领域,开设燃料化学、煤加工工艺学、洁净煤利用技术等,强化行业应用能力;
- 实践创新平台:依托校企共建的综合实习基地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与宝武集团、安徽国星等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60余项,本科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比例超65%,近五年获科研奖项130余项。
国际化与师资力量
专业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建立留学生互派机制,并承担国外硕士、博士生的培养任务。师资队伍中教授占比26%,副教授占比47%,博士生导师占比20%,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领军人物。教师团队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主持教研项目20余项,形成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
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
毕业生就业面覆盖化工、冶金、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就业率长期保持90%以上。主要去向包括:
- 科研设计单位:如研究院、设计院从事技术创新;
- 大型企业:如宝武集团、合肥国轩高科等担任技术管理岗位;
- 深造路径:近三年平均考研录取率45%,进入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比例显著。此外,专业与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博士点衔接,为学生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通道。
该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动态适配。其深度融合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绿色技术的学科特色,以及在煤焦油综合利用、生物质转化等前沿领域的探索,使其成为华东地区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