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紧跟产业需求,通过系统化课程设置和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智能传感器技术、线控底盘系统、车路协同技术为核心,培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与测试维护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新能源汽车工程和无人驾驶技术领域输送专业技术力量。
课程体系以"三横两纵"技术架构为基础,覆盖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技术与基础支撑技术。专业基础课包括汽车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应用等,为学生搭建机械与电子交叉学科知识框架。核心课程聚焦智能传感器装调与测试、计算平台部署、智能座舱系统调试等前沿技术模块,结合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形成"软硬结合"的复合型课程结构。
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外联动"模式,通过三类实训场景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 基础实训:在校内完成电工电子电路测试、智能网联汽车拆装等基础技能训练
- 专项实训:依托环境感知综合实训室等高水平实验室,开展激光雷达标定、毫米波雷达调试等专项训练
- 企业实习:在比亚迪产业学院、宇通客车等合作企业的真实场景中,参与整车参数调优、自动驾驶系统测试等生产性实践
专业特色体现在"双师型"师资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教师团队涵盖计算机算法、车辆工程、机械自动化等跨学科背景,与道简优行科技共建自动驾驶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引入IE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校企联合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底盘线控技术等教材,将车规级传感器安装规范、V2X通信协议等产业标准融入教学。
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路径,毕业生可从事:
- 研发测试:智能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与试验验证
- 生产制造:整车装配工艺管理与质量检测
- 技术运维:无人驾驶系统调试与车联网运维
- 职业晋升:通过1+X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证书认证,向测试工程师或技术主管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将达50%,到2035年车路协同系统将全面普及。该专业毕业生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部分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衔接智能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