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东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构建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环境工程系、水务工程系和环境生态工程系三大教学机构,形成了覆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规划管理等领域的学科布局。通过整合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膜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资源,专业聚焦“国际化、亲产业”发展定位,致力于培养具备宏观生态视野与微观治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学、生态学与工程学多学科知识,能够运用环境生态工程原理和生态监测与评价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如微生物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生态规划等模块化设置,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例如,湿地生态工程课程结合厦门本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案例,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生态工程设计的能力。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教师队伍以博士学历占比90%、双师型教师占比96%为显著特征。依托中加联合膜技术教学与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45%的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将国际前沿的生态模拟技术和流域污染控制理念融入教学。科研团队在膜技术应用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领域形成特色,近五年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为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和学科竞赛提供项目支撑。
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多维能力培养路径:
- 与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等30余家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现场教学
- 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污水处理项目转化为实践课题
- 利用总值4600万元的实验设备开展生态监测数据分析实训
- 组织学生参与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等真实项目,强化工程实施能力。
就业前景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生态环保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及环保科技企业从事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环境评估等工作。近三年数据显示,约15%的毕业生考入资源与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研究生,60%进入环保行业核心技术岗位。随着国家生态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专业在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生态韧性提升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