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依托陶瓷与设计学院的学科优势,将区域文化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该专业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以及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培养链条。其课程涵盖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规划、材料工艺等多个维度,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塑造,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院、装饰公司、教育机构等领域发挥专业价值。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并重
专业课程设置以设计基础与专题实践双线并行。核心课程包括:
- 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
- 手绘表现技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3DS Max)
- 室内设计程序与方法(居住空间、商业空间)
- 景观设计专题(园林植物配置、滨水景观规划)
- 材料与工程应用(装饰材料、工程预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级课程设置环境专题设计模块,要求学生完成从概念到落地的全流程项目,例如居住区景观改造、城市广场景观规划等。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使学生逐步掌握空间风格设计、家具定制等专业技能,同时融入钦州坭兴陶文化和东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地域设计语言。
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创新
学院通过“四段式”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 基础实训:在校内20余个实验室完成模型制作、陶艺拉坯等基础训练
- 项目实践:参与真实设计项目,如2024年开展的“运河流韵·街景新篇”主题设计,将滨海运河文化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 产业实习:在20余个校外基地进行6-8个月岗位实践,涉及施工管理、方案深化等环节
- 创新创业:支持学生成立设计工作室,近三年已有150余名毕业生成功创业
典型案例包括2024级学生的“未来商业空间”设计展,作品涵盖运动空间、文化展览等业态,运用BIM技术和可持续材料完成从概念到三维模型的完整呈现。这种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三年在全国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30余项奖项。
办学特色:地域文化赋能设计
专业建设紧密围绕“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
- 文化融合:课程中嵌入北部湾滨海景观、广西少数民族纹样等地域元素,如学生作品《壮乡印象》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
- 学科交叉:与产品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共享陶瓷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省级平台,开展跨专业联合毕设
- 国际视野:通过东盟艺术工作坊、国际陶瓷艺术展等渠道,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空间设计的解读能力
特别在生态设计领域,专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2023年《为坐而设计》课程作业展中,学生利用废弃陶片制作景观装置,体现循环经济思维。这种特色化培养路径使该专业在2021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建设有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就业前景:多元发展路径
根据培养方案,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领域:
- 设计机构:在建筑规划设计院、景观园林公司从事方案设计,占比约45%
- 教育科研:约15%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或攻读硕士学位
- 自主创业:依托北部湾现代产业学院资源,创办工作室从事软装设计、文旅项目策划
值得关注的是,专业与广西坭兴陶产业人才小高地深度对接,毕业生可参与滨海旅游区规划、非遗文化空间改造等政府重点项目。近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专业对口率达82%,平均起薪高于广西艺术类毕业生平均水平30%。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