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重点打造的国家特色专业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立足长三角产业需求,构建了"人-机-物"融合场景下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软件开发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通过新工科教育模式和双证融通机制,打造出既掌握前沿技术又具备工程伦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2025年最新专业评级中,该专业获得全国高校B+评级,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源。
专业建设围绕"理论+实践+创新"三维架构展开,形成特色鲜明的培养路径:
- 师资配置:专任教师团队17人中包含2位教授、9位副教授,其中70.58%具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53%拥有海外学术经历,承担过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实验体系:构建覆盖软件开发全周期的四大实验室(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开发测试),配套20余家校企合作基地形成"校内模拟+真实项目"实训闭环
- 国际培养:与瑞典、波兰等高校建立3+1学分互认机制,设置暑期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实习项目,引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夯实-技术深化-领域拓展"的递进式设计,核心课程包括:
- 基础理论模块: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
- 开发技术模块:Java Web全栈开发(前端+后端)、移动终端软件开发、软件质量测试
- 新兴技术模块: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智能系统运维特别实施双证融通计划,将国家软考中级资格证书与CCF CSP认证纳入学分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82%。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呈现三大亮点:
- 竞赛矩阵:持续21届举办校内编程竞赛,近三年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网站开发铜奖、蓝桥杯国赛一等奖等46项省级以上奖项
- 项目孵化:年均开展1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20年《智能运维监测系统》入选上海市创新创业成果展并获天使投资
- 工程伦理:在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中植入工程师价值观教育,通过企业真实案例研讨培养职业道德
就业市场表现凸显专业优势,形成"名企输送+自主创业+学术深造"三维发展路径:
- 企业就业: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华为、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占比38%,2024届毕业生最高年薪突破30万元,典型岗位包括全栈开发工程师(32%)、系统架构师(24%)
- 创业典型:校友创立的云瓣科技估值超5亿,宝碳新能源副总裁顾一峰等形成企业家校友圈层
- 升学路径: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5%以上,2023届11人进入清华、复旦等985高校,国际深造方向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欧洲名校为主
通过"产业需求导向"的培养策略和"赛创融合"的育人模式,该专业已形成技术攻关与职业发展并重的培养特色。对于志在软件产业发展的考生而言,其B+级学科实力与97.54%就业率的数据背书,使之成为新工科领域的优质选择。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