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的法学专业是贵州省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示范性专业,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民族院校中具有显著影响力。该专业自1986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完整的本硕培养体系,并与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毕业生覆盖全国28个省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70%。其办学特色既体现于扎实的学科基础,也彰显于独特的民族法治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法律人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法学院构建了以刑事法学、经济法学、法史学(民族法律文化)为核心的三大研究群,并设立6个特色研究所。依托民族法学研究所和法制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教师团队主持完成5项国家级课题和34项省部级项目,出版专著80余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近年来,法学学科在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前101名,并跻身校友会“中国高水平专业”榜单。
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导向,设置16门必修课与30门选修课。必修课涵盖传统法学主干课程如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同时开设民族法学与民族理论、港澳台法律制度等特色选修模块。实践环节通过模拟法庭实验室强化能力培养,该实验室配备标准化审判设施,可容纳157人旁听,配套《模拟法庭管理制度》等规范文件,与诉讼法课程深度衔接。此外,刑事侦查实验室配备指纹鉴定设备和刑事照相器材,支撑证据学等实务课程教学。
师资力量方面,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占比50%,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5人。85%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2%拥有律师、仲裁员等法律实务经验。团队成果包括主持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800余篇,并在法律诊所教育中引入真实案件代理,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创新。
人才培养突出“民族+法律”复合定位,毕业生70%进入立法、司法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涌现出全国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典型。硕士阶段设有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等专业方向,并与社会学、民族学交叉开设法社会学、民族法学研究方向,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通过模拟仲裁庭、法律文书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全国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彰显实践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