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自1939年测量教研室成立以来,已发展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鲜明工科特色的学科。该专业依托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设立本科,2019年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入选校级“红柳重点建设专业”。通过融合现代测绘技术与工程实践,形成了以空间信息采集、灾害监测、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培养体系,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
- 历史沿革:专业前身为1939年甘肃省工艺学校土木科测量教研室,2005年开设工程测量专业,2011年正式成立测绘工程本科,2016年获批甘肃省应急测绘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增列硕士点。
- 支撑平台:拥有标准化工程测量实验室和多功能测绘模拟系统实验室,配备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GNSS设备、无人机及三维激光扫描仪,并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 学科认证: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标志着其培养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
师资与研究方向
师资力量方面,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占比64.7%,含教育部测绘教指委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及多名注册测绘师。研究领域聚焦三大方向:
-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涉及土地利用、高寒草地生态监测、植被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 灾害监测与评估: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快速评估、地表沉降与建筑物形变监测开发技术方法。
- GNSS与精密定位:开展局域大地水准面拟合、城市空间精密导航等研究,成果获甘肃省测绘学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强调“理论-技术-应用”链条,核心课程包括:
- 基础理论:测绘学概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
- 技术方法:卫星定位技术(GNSS)、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学。
- 工程实践: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地籍测量,辅以测绘程序设计等技能训练。
实践环节通过校企联合项目(如基坑监测、地质灾害评估)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规划、设计、实施项目的综合素质。
就业前景与行业贡献
毕业生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国防工程等领域,从事测绘技术设计、空间信息处理、工程监测等工作。专业特色体现为:
- 区域服务:扎根西北,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开展应急测绘技术研发。
- 交叉融合:结合土木工程优势,发展大型建筑物健康监测、地下工程测量等特色方向。
- 创新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如无人机测绘、三维建模)提升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