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教育技术学专业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了覆盖本科至博士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西部教育发展需求,以“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双核心方向,培养兼具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理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自治区级实践基地的支撑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以“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为理论基石,构建了“基础+应用”的课程体系。基础层面涵盖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计算机技术课程,应用层面则聚焦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WEB编程技术等实践技能模块。值得注意的是,其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创新性地引入影视制作、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通过“可视化编程语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强化学生的技术整合能力。
二、人才培养特色
- 双轨制培养模式
- 学术型路径:依托教育技术学硕士点,侧重教育信息化理论、在线课程设计等领域研究
- 应用型路径: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新工科试点班”,实行“2+1+1”校企联合培养(2年理论学习+1年国际化/企业化实践)
- 实践创新能力培育
-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级实践基地,配备虚拟演播室、智能教育装备实验室
- 实施“科技小学堂”项目,组织学生为30余所乡村学校开发STEM课程包,涵盖智慧农业、机器人编程等模块
三、科研与实践成果
专业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开发“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估系统”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师生团队在第二届全国教学数字化大赛中斩获特等奖,其开发的“云世界构建”项目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场景的沉浸式交互设计。典型案例包括:
- 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设计教师智能研修平台
- 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分银行系统,获评教育部优秀案例
四、国际化与就业前景
通过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近三年派出23名学生参与国际访学项目。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
- 教育领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占比35%)、电教馆资源设计师
- 科技企业:在线教育平台开发(如智慧树、学堂在线技术团队)
- 传媒行业:教育影视节目编导、虚拟现实内容制作
- 升学深造:近年约20%毕业生进入北师大、华东师大攻读硕士
该专业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技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交叉融合,正在成为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智库。其“沙枣树精神”引领下的实践育人模式,为破解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