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立足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了基础学科与实践能力训练。该专业以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等方向为核心,注重学生在教育、企业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理学学士授予点,其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均展现出较强的专业特色,同时依托南通大学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交叉优势。
培养方向与目标定位
本专业明确以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心理学理论在现实场景中的转化能力:
- 面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升学就业指导的能力
- 面向企业组织,侧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评价与潜能开发等职业技能训练
- 服务社会公共领域,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社区心理服务等实务方向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结构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构建了阶梯式培养路径:
- 基础理论模块: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奠定学科基础
- 方法论训练:通过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统计软件等课程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 应用技能模块:人力资源管理、团体心理辅导等课程直接对接职业需求其中,实验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
实践平台与就业前景
专业依托南通大学航海心理学与潜水医学实验中心(总投资约4840万元),开展交通心理领域的特色研究:
- 开发《中国海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等行业标准
- 设置心理咨询模拟实验室、人力资源测评实训室等实践场景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主要流向:
- 教育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占比约35%)
-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约28%)
- 社区服务机构及心理咨询机构(约22%)需注意的是,近年就业满意度为2.4分(5分制),反映出职场适应与薪酬水平存在提升空间。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教师团队呈现"低年龄、高学历、高水平"特征:
- 博士占比达96%,70%拥有高级职称
- 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心理学报》、SSCI/SCI论文16篇以潘发达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团队:
- 开发"本硕联培"模式,指导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 主导编制国家职业潜水员心理培训标准教学创新成果显著,《实验心理学》课程重构为研究生成、设计、运行三大模块,提升知识体系逻辑性。
学生发展与培养成效
专业实施"多元化精英培养"策略,构建多层次发展通道:
- 学术进阶:2019届考研升学率达38.71%,多名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 竞赛成果: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
- 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孤寡老人关爱等志愿项目,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情知实验室"等平台,学生可早期参与科研项目,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学金40余项,形成学术与实践能力双提升的培养闭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