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本土与国际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国际视野的全方位课程体系,通过"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和"投资与金融管理"双模块培养机制,着力打造具备数字化分析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人才。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升学率达20%,高质量就业率近40%,其培养模式在浙江省属高校中具有显著特色。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上,该专业强调"三位一体"能力培养:
- 知识构建:通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系统建立经济学理论框架
- 技能训练:设置《Python程序设计》《经济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等数字化课程,强化数据分析能力
- 实践创新:依托经彩讲坛和经致创业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参访、商业案例竞赛等实践活动。
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同时,具备解决数字经济时代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突出交叉学科特征,形成"基础+方向+实践"的三层架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统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同时开设《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公共政策分析》等前沿课程。特别设置的数字经济模块,将传统经济学理论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数新网络"等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接触金融数据仓、智能风控系统等实际应用场景。
国际化办学是该专业的显著标识。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的经济学(中美班)实施双学位培养,学生可赴美完成部分学业,获得双方学位认证。专业教师团队中40%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等30余所国际院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全英文授课的《国际经济学》《战略管理》等课程,配合国际短学期交流项目,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认知-实训-实战"的递进链条。大二阶段安排企业参访见习,大三开展国际商务模拟,大四实施半年行业实习。实习单位涵盖银行、证券、跨境电商平台等多元领域,实习报告要求完成1万字符外文翻译或千字英文摘要,通过"校友邦实习平台"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这种培养机制使毕业生在证券投资分析、数字经济规划等岗位展现突出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