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工学门类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与智能科学理论为核心,培养具备信息处理和系统集成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融合"计算机+财经"的学科特色,注重跨领域交叉培养,拥有省内领先的实验设施和校企合作资源。下文将从课程体系、培养方向、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详细解析。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知识体系。核心课程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等基础理论,同时开设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等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强调仿真建模与MATLAB等工具的应用,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游戏开发等项目强化工程实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院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允许学生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形成本硕衔接的个性化培养路径。
专业培养方向聚焦智能系统开发与财经领域应用。通过"智能系统方法"与"传感信息处理"等课程,学生可掌握从数据采集到决策优化的完整技术链条。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具备人工智能仪器操作维护、智能管理等职业技能,并特别注重计算机技术与财经管理的交叉融合。例如,学院建设的郑州市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便是该特色的典型载体,为金融场景下的智能算法开发提供实践平台。
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整合了原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优质师资,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5人,其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13人。实验实训室涵盖云计算开发、网络安全、智能信息处理等30余个方向,配备大数据开发平台和智能机器人设备。近五年,学院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并承担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教改课题,科研实力显著提升。
招生与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在河南省理科本科二批计划招生60人,学费标准为每年5000元。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和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竞争力,近五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毕业生在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就业率持续领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对物理学科基础要求较高,省外招生(如河北)明确要求首选物理科目,考生需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合理规划报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