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本科招生以来,构建了“旅游+航空”“旅游+新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兴国际机场枢纽建设,聚焦智慧旅游与航旅融合方向,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超97%,30%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在旅游产品策划与航旅商务管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以下从学科定位、培养模式、职业发展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学科定位与核心优势
专业立足“旅游+”产业融合,形成“管理科学-民航商务-数字技术”交叉架构:
- 行业特色:全国首创“旅游+航空”双模块培养体系,主导完成航旅商务谈判系统开发等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旅服务中心;
- 实践平台:
- 联合携程、众信旅游、首都机场等30余家头部企业,共建数字文旅实训基地与3D导游模拟实验室,设备总值超800万元;
- 设置“一生一项目”制,年均完成50+企业级实战项目,包括环球影城主题活动策划与大兴机场旅客动线优化;
- 师资力量:80%教师为双师型人才,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证专家与文旅部特聘顾问,行业导师占比40%。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实施“理论筑基-技能强化-行业贯通”三阶培养链:
- 管理基础层:必修旅游学概论(64学时)、旅游消费者行为学,通过VR景区导览设计实训掌握数字化服务技术;
- 航旅融合层:
- 开设民航商务英语(省级精品课)、航旅产品设计,完成海南航空定制旅游路线开发;
- 嵌入旅游大数据分析模块,主导携程用户画像构建与流量预警模型开发;
- 创新应用层:设置“旅游创客大赛”,学生团队设计的冬奥会文旅融合服务方案获全国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特等奖。
三、培养模式与资源优势
构建“政行校企协同+双创赋能”四维育人生态:
- 工学交替制:推行“3+1”企业驻点培养,大四进入北京环球影城参与主题活动运营,累计获得12项实用新型专利;
- 竞赛体系:建立“课程作业-省级赛-国际赛”进阶通道,近三年斩获“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金奖、中英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大赛冠军;
- 双证融通:可考取研学旅行指导师、会展策划师等资质,实现“学历+职业证书”双轨认证;
- 国际视野:与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开展“3+1+1.5”本硕连读项目,15%学生赴海外深造。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岗位多样性-行业适配性-薪酬成长性”三维竞争力:
- 就业质量:2025届航旅商务岗起薪8000-12000元/月,典型雇主包括北京环球影城(主导IP主题活动策划)、众信旅游(负责出境游产品线开发);
- 升学通道:25%保送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10%考入文旅部直属研究院;
- 发展壁垒:
- 高级旅游规划师需5年以上项目经验+主持省级以上文旅项目;
- 技术迭代要求掌握元宇宙旅游场景构建,当前课程覆盖率仅35%;
- 行业机遇:依托“十四五”文旅规划,智慧旅游工程师岗位需求年增长28%。
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智旅融合,航通天下”为育人导向,其“北京市特色专业-头部企业项目库-国际竞赛平台”培养链在航旅商务与数字化服务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依托30+校企合作基地与800万元实训设备,专业持续推动传统旅游教育向智慧化、国际化转型,为国家文旅融合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输送兼具创新思维与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志在成为旅游产品总监或国际会展策划师的学子,这里既是锤炼航旅商务谈判核心技术的实践高地,更是贯通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战略枢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