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不仅注重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计算机系统原理等理论知识,更强调通过渐进式实验教学和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智能技术应用大赛、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殊荣,印证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系统化+模块化”结构,形成覆盖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的知识网络。核心课程包括:
- 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奠定算法基础
- 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原理构建系统认知
-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强化应用开发
- 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网络培养系统思维这种课程布局既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新兴课程对接产业需求。特别在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了从单一技术应用到多技术集成的阶梯式训练体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师资力量是该专业的重要支撑,现有教师团队中:
- 高级职称占比30%,拥有火箭军工程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背景
- 9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多人承担省级科研项目
- 赵德平教授团队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2次斩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李建军副教授主持完成10余项军内科研项目,将实战经验融入教学这种“学术型+实战型”的师资结构,既保证了理论教学的深度,又通过企业级项目案例增强教学实效性。
实践平台建设凸显应用型培养特色:
- 校内建成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等五大实训中心
- 与东软集团、中软国际共建实习基地,实现"课堂-企业"无缝对接
- 推行大学生科研项目制度,年均立项20余项
- 组织参与华为信息化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40人次这种"实验室模拟+企业实战+科研创新"的三维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真实项目经验。
在升学就业方面,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
- 考研方向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近年有学生考入东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 就业领域覆盖软件开发(占比45%)、系统维护(30%)、教育教学(15%)等方向
- 校企合作单位年均提供岗位300+,涵盖东软、华为生态链企业
-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孵化出多个互联网+省级获奖项目据最新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起薪水平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20%。
该专业始终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已发展成为区域应用型IT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希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发展的学子而言,这里提供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平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