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智能驾驶实验班)是面向国家“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需求而设立的前沿学科方向。依托株洲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地的区位优势,该实验班由湖南工业大学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打造,聚焦智能驾驶高端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通过“器件-系统-装备”学科群的深度融合,实验班以信息工程为基础,整合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链资源,形成了覆盖理论教学、科研攻关、产业实践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为智能驾驶领域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精英化培养模式:一制三化与多维度融合
实验班采用“一制三化”培养制度,即以导师制为核心,结合小班化、项目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问题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将智能驾驶涉及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融入真实工程项目。例如,2023年《智能驾驶汽车系统设计与实验》课程在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共建课堂,学生通过实车操作与虚拟仿真平台完成锥桶识别算法开发,并由企业专家与校内导师联合评审。此外,“产教科创四维融合”机制将理论学习、科研训练、创新实践结合,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与孵化器,学生可直接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无缝衔接。
顶尖师资与平台资源:产学研协同创新
实验班师资队伍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专任教师中80%具有博士学位,并引入中车株洲所、北汽株洲分公司等企业首席专家担任产业导师。科研平台方面,学院拥有“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实验设备投入超3000万元。依托中国动力谷国家级孵化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直接转化为产值,例如永磁牵引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全球首列350km/h高速列车,电传动控制技术助力500km/h超高速列车研发。近三年,学生团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屡获大奖,累计孵化项目产值突破千万元。
就业前景与行业影响力
实验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7%以上,主要服务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物流装备等领域。培养方向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例如车载网络技术研发、智能线控系统设计等岗位。通过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与湖南省新工科实践平台,学生可深度参与中车株洲所等企业的技术攻关,其研发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和车载通信模块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此外,学院与智联招聘、实习僧等平台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名企内推机会,部分优秀学生通过CFA认证衔接机制或免雅思海外升学通道拓展国际化职业路径。